首页 > 历史军事 >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> 第30章 礼仪之争

第30章 礼仪之争(1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HP:斯莱特林的白魔王 我在模拟鬼市当市长 沈小姐爱意燃烬,禁欲顾总红了眼 冤种长姐重生后,创飞全府白眼狼 刁蛮公主要逃婚 与她纠缠 无限流:我在恐怖考场当精神病 天珠传说 给世界一点亡灵具装铁骑的震撼 上神姻缘结

朱元璋见此情形,甚是满意,今天是大孙第一次来到这个朝堂之上,这贤明的名声还是要给的。

朱元璋看了一眼一旁的太子朱标和朱雄英,随后起身来到御案前,是时候给了。

“自古帝王继天立极、抚御寰区,必建立元储、懋隆国本,以绵宗社无疆之休。朕缵膺鸿绪、夙夜兢兢,仰惟祖宗谟烈昭垂,付托至重。承祧衍庆、端在元良。

太子嫡子朱雄英,为宗室首嗣,日表英奇,天资粹美,献国策而利社稷。兹恪遵道祖法旨,尤善百姓。载稽典礼,俯顺舆情。

谨告天地、宗庙、社稷,今立皇长孙朱雄英为我大明之皇太孙,授以册宝,以重万年之统,以繁四海之心。

着宗正府、礼部、太常寺、钦天监择吉日,行册封皇太孙大典。”

在古代,帝王通常是不会亲自动手书写或宣读圣旨的。毕竟圣旨是一种正式的官方文件,用以传达帝王的命令和旨意。

而这些旨令通常由专人负责起草和朗读,此刻朱元璋亲自口述圣旨内容可谓是让大殿群臣震惊不已。

底下的大臣不仅心惊朱元璋亲身口述圣旨内容,更是震惊这朱雄英竟如此之快被立为皇太孙,第三代国本已立,那些有非分之想的人也不知道会不会有所行动。

也正如一些大臣心中所想,殿外一侍卫听到如此重要的讯息,就找了个时间和由头,去往某处。

朱元璋看着此刻还在震惊当中的朱雄英,笑着说道:“大孙,你还不领旨谢恩吗?”

朱雄英闻言也回过神来,他实在是难以相信第一次出现在朝堂上,就被自己的皇爷爷立为皇太孙,他更是难以相信堂堂的洪武大帝竟然会亲自口述册封圣旨。

此刻,底下的大臣也随着朱元璋这句话而回过神来,只见一御史言官出班陈奏道:“陛下,臣有本启奏。”

朱元璋闻言目光一睁,帝王霸气显露无疑,怎么滴,难道就这么想死不成,你咋就这样蒲种!

“准奏!”

这名御史言官开口劝谏道:“臣侍御史陈言明,劝谏陛下收回成命。古之帝王,从未亲身口述圣旨过,陛下又何必亲身口述呢?此乃于礼不合啊,陛下!”

待这名御史言官说完,又一都察院言官出班陈奏:“陛下,陛下乃是九五之尊,万金之躯也,此等册封之事,皆乃臣下之事。陛下大可下一道谕旨,着相关官吏草拟颁布即可。”

朱元璋听闻这两名言官的劝谏,也觉得有些道理,但他自己是谁啊,大明的开国皇帝,自己想怎么做,难道还不可以吗?再何况大孙是道祖老人家钦定的好圣孙,未来的大明皇太孙。

督察院言官见朱元璋好似还在犹豫,接着劝谏道:“陛下,孟子有言,不以规矩,无以成方圆。望陛下以大明江山社稷虑,三思而行啊!”

朱元璋闻言,陷入沉思。这言官说的其实没啥没毛病,自己若是胡乱更改,后世子孙岂不是也会胡搞乱搞?置大明江山社稷于不顾?

标儿、大孙是绝对不会不遵从咱的祖训的,但难保大孙的后代子孙不会啊?不然自己也就不会编写祖训录来告诫后代子孙了。

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,咱自己都这样做了,那后代子孙更是会学自己,置于礼法而不顾。到那时候,国本动荡,大明江山社稷不保。

作为大明开国皇帝,朱元璋之所以能在元末群雄逐鹿天下之时,自然是在众多因素之下,善于听进劝谏,才能得到这大明江山的。

朱元璋叹了一口气,这才开口说道:“也罢,着中书舍人写这道旨意吧。”

普通人乃至不懂古代历史之人会觉得,作为一个帝王,一个封建王朝最高的统治者,掌握着千万人生死的人,随随便便都能决定一人的生死。

但稍微了解历史的会知道,其实皇帝并不能做到一言而决定生死。在这朝堂之上,本就是一群既得利益者角逐的场所,所做出的任何一条决策,本就是多方争斗下最终的结果。

朱元璋作为大明朝的开国皇帝,虽然说比大明后世帝王的权柄更大,但终究还是摆脱不了这个历史束缚。

至于一些人会说胡蓝案、南北榜案、郭桓案等等历史大案,老朱杀了多少人多少人,那也是朱雄英薨逝,太子朱标薨逝而导致的结果。

帝王一退步,一些心怀不轨之人就要进一步,又一都察院侍御史出班陈奏道:“陛下,臣都察院侍御史苏国维有本启奏。”

“准奏。”

苏国维正义凌然道:“陛下,臣死谏,望陛下收回立皇长孙为皇太孙的旨意。

陛下,按周礼,有嫡子无嫡孙,汉魏以来,皇太子在,不立太孙,但可封王耳。

陛下如此早早册立皇太孙,岂不是致太子殿下何地?陛下,微臣拳拳为了大明江山社稷,还请陛下三思。”

朱元璋闻言,暴怒:“好你个苏国维,擅议君王,该当何罪!来人,将这厮拉出午门,斩立决!”

其实在古代,皇太子和皇太孙的地位其实是有严格规定的。按照古代的礼制,“礼有嫡子无嫡孙”,这意味着在没有合法嫡长子的情况下,才可能由庶出的儿子继位,而不是通过立皇太孙的方式。

因此,如果一个朝代中有存在合法的皇太子,那么他就是法定的皇位继承人,而不应该在他还在世时立皇太孙。

然而,历史上也有过一些特例,例如唐朝的唐高宗李治。他在皇太子生前并没有立皇太孙,而是在皇太子去世后,才立了他的儿子为皇太孙。

这表明虽然原则上皇太子在世不应立皇太孙,但在特殊情况下,这一规定可能会有所变动。

所以综上所述,此刻的朱元璋在太子朱标在世的时候就立朱雄英是皇太孙,是不符合礼制要求的,所以说,皇太子在世就不应立皇太孙,除非是在特殊情况下,如皇太子去世后,才能立其子为皇太孙。

尚未立下任命制书的礼部尚书李叔正出班劝谏道:“陛下,还请息怒。苏大人此言在理,毕竟事关大明江山社稷,望陛下三思。

陛下,臣引用故李元嘉之诗。

乾象开层构,离明启少阳。

卜征从献吉,守器属元良。

逖矣凌周诵,遥哉掩汉庄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书页 目录
新书推荐: 凰夜未消 火与剑之最后的国界 回到大明做海王 大唐:举世无敌,西府赵王遗腹子 如梦如真的两段人生! 抗战之横扫日寇 纨绔少爷在唐朝 海国英雄志 三国之从小兵开始无敌 大秦:起兵造反,嬴政竟是我军师
返回顶部
document.write (''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