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回到前世做大牛 > 第72章 西南征地

第72章 西南征地(1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陈情令系列之 噢,乖!再钓钓我 谍战只要我够苟,就没人怀疑我 半小时领证!和霸道总裁闪婚后 独享你的专宠 四合院我是何雨柱 娱乐:粉丝从小学生开始培养 香江第一名媛,我能看到别人气运 我在剿匪部队的诡异冒险 大师兄是恋爱脑,根本治不好

杨定伯接了旨意,没有耽误功夫。第二日早晨,整理好队伍,在老友萧正远和女儿杨文芳送行后,启程前往西南。

他本人尽职尽责,又非常正直。虽然沿途风景优美,但是岂会贪恋欣赏。为了尽快完成圣上交代的任务,一直匆匆忙忙赶路。

每天到了晚上,就在驿站歇息。等第二天,全部随行换上新的坐骑,所以行的非常快。如此这般,没过五天,已经临近昆沙城。远远望去,这座建筑宏伟,两边城墙围的数里长,像是一座大山一般威严。

又驰行没多久,终于抵达城门口。城墙上的士兵站成一排,向前方注目。巨大的“昆沙”二字异常醒目,门口也停了一队人马。

站在队伍前面的三个人,左边一位是一位年轻男子,穿着一身白衣,嘴角微微向上扬,透露出一股痞意。此人正是西南的茶马史,主管西南的一切税收。这里的商人想要与皇家打交道,一定要先讨好他。别看本身职位并不高,但是他的官职由皇帝亲自任命。而且昆沙城的官员换了一批又一批,而他却一直没换过。此人正是国舅爷的亲儿子周宏涛。

站在中间这一位是昆沙城的最高高长官,李道夫道台大人。此人身材不高,留着一撮胡须,眼神滴溜溜转的有神,非常精明能干。

最后一位是昆沙的驻军,郭子义守军。他身材魁梧,但是脸部皮肤很白,像是个文弱的书生,别人都喊他“白面将军”!

三人看对面黄龙金旗下正是皇帝的特使。急忙走上几步,一起行礼道:“下官三人拜见上差!”

杨定伯看三人身上的官服,知道他们的身份,在马上拱拱手,回道:“三位同僚不必多礼,本官奉了皇命而来,还希望你们多多帮衬!”

周宏涛在这里说话的分量较重,他自嘲道:“哪里哪里,能为大人效劳是我们的福分,大人请进场,我们已经备好了酒宴款待!”

杨定伯最烦这些当官的随意挥霍吃喝,但是刚一见面也不便呵斥,便在三人的陪同下进入城内。

一行人在道台府门口停下,进入院内后,在李道夫带领下走进一个房间时,屋内有桌摆好的酒席。

杨定伯心中不悦,刚要开口呵斥。只听李道夫说道:“大人,你赶时间过来,肯定身体乏累,先吃些酒菜!”

杨定伯“哼”得一声,在地下一跺脚,说道:“李大人,也太不懂规矩了,我们还是先宣读圣旨吧!”

李道夫慌忙说道:“是,是,是!”身旁的周宏涛和郭子义也急忙点头哈腰:“对对对,应该先听圣旨!”

这三人嘴上说着,但是眼神里却都透出一丝邪光。每个人心里都想:“这里天高皇帝远,你怕什么!”但还是并排跪下。

杨定伯随即打开圣旨宣读。大意是要在西南推行剑谭普辰的种植。并且在必要时刻可以向百姓征地。具体由昆沙三位长官执行,杨定伯负责监督。

宣读完后,周宏涛等人站起身,要杨定伯入座品酒,可他只是摆摆手,大跨步的走出屋。

剩下三人面色尴尬,周宏涛先说道:“这个杨定伯是个老顽固!跟他尿不到一个壶里!随他去吧,不过这次茶叶种植,你我算是碰上好事了!”

李道夫露出奸邪的眼神,说道:“这次你我又可以捞好处了!之前向国库缴纳税收,迟迟收不上来,这次正好可以借此向皇上多要些钱财来种植茶叶!”

郭子义眉头紧皱,摇摇头道:“这样拆东墙补西墙终归不是个事!不过也只能如此了!希望这次种植茶叶,可以让国库多收些银子!”

李道夫看了他一眼,笑道:“郭将军啊,我们三人中只有你是武将,可不要这么胆小啊!再说了,有咱们茶马史在,他后面可是国舅爷,就算天大的事,也有人挡着,你我就放宽心吧!”

周宏涛向桌上酒菜一指,说道:“各位大人,我们又得了一份好差事,正好可以庆祝庆祝!”

李道夫和郭子义笑道:“好,好好”三人举起酒杯,一边畅饮一边交谈。

杨定伯从道台府出去后,坐上轿子去找下榻的地方。在街道上行了一会,突然感觉一阵摇晃,接着是轿夫停下脚步。一个男子的声音在轿前响起:“大人不能征地啊!大人!”

杨定伯打开轿帘,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青年男子跪在轿前呼喊,不知所为何事。

一旁随行的士兵呵斥道:“快闪开,不要惊扰上差大人?”手扶着刀把,作出要拔刀的姿势,向前跨上几步。

谁知那男子丝毫不惧,看见角帘掀开,向杨定伯喊道:“大人,不能征地啊!百姓们都吃不起饭了!”

杨定伯不明白为什么说这些话,但是看他神情紧张,很像是一个老百姓在说出自己的心声。想要弄清状况,便问道:“你是做什么的,为什么拦截我轿子?”

那男子不再理会一旁的士兵,跪着向前走了一段,靠近杨定伯,说道:“百姓们都快吃不起饭了,这个剑谭普辰非常难种植,而且需要田地非常多!假如把老百姓的土地征收了,我们就再也吃不起饭了!”

杨定伯看他说的诚恳,便让他先站起来,接着说道:“向百姓征地,自会有补贴!百姓正好可以拿着钱财去买些吃食,这有什么不好吗?”

那男子不认同杨定伯的话,说道百姓们分不到多少钱财,而且谁也不能保证剑谭普辰要种多长时间。百姓们不想失去这个唯一保命的土地。

杨定伯却不信,西南这边一直是税收重地,每年向国库缴纳不少,不觉得这里的百姓有什么吃不起饭的可能。那男子便说道,要带他去乡下看看。

杨定伯也正好想摸清这里的情况,看看种植茶叶的事情是不是适合推广。便换上行装,跟着男子去往附近一座村庄。

一路上闲谈,知道这个男子叫福娃。出身穷苦,有一亩田地,平日靠搬运苦力挣钱。

一行人走到这个村庄路口,杨定伯看见有几个孩童正在分食果子。那果子个头比较小,而且颜色青绿,几人吃了后,想必是果子酸涩,都张着牙一副难受的表情。

杨定伯猜想他们不知从哪里摘的酸涩果子,竟然几个人分食一个。而且每人衣服脏兮兮的,一看便知是很多天没有洗过。一个个长的面黄肌瘦,一点也不像是其他孩童肥嘟嘟稚嫩的小脸蛋。

没想到这里还有这么贫穷的孩子,杨定伯叹了口气,随着福娃走进村子。

有几个人提着锄头等农具要去村子外的田地,见到福娃后打了招呼。杨定伯也向他们点头示意。

杨定伯这时看见眼前的房屋很多都已破损,有几间是那种泥土堆起来,有的甚至连窗户都没有。

再往前走,经过一处矮墙。看见一位老翁背着一捆柴火准备进屋。可是步履蹒跚,看起来非常吃力。待走进门口时,门槛稍微有些高,而老翁无论如何都迈不进去。每次脚抬起来都碰上门槛,好几次差点摔倒。

杨定伯身高马大,透过墙头看得清清楚楚,眼看他走路吃力,便向他喊道:“老人家,我来帮你!”然后向院内跑去,福娃也跟了过去。

杨定伯走进那老翁身边,搀扶着他,终于跨进门。

老翁把柴禾放在墙边摆好,要他们坐在桌边歇息。杨定伯正想打探村庄情况,便和福娃一起坐下,那老翁随后进了内房。

杨定伯看着眼前的桌子,放着两只碗。筷子也在上面摆着,想必内房还住着其他人。

果然没过一会,听见内房一位老妇人的两声干咳,接着是跟那个老翁嘀咕嘀咕几句。

杨定伯想喝口水,一撇眼,发现碗里似有烧好的汤,里面飘着几片叶子,仔细看原来是树叶。

杨定伯心里奇怪,猜想内房躺着的是病人。待老翁走出来后,问他为什么不熬些粥食。

那老翁说今年大旱,仅有的一点庄稼没收上来什么粮食,上半年已经吃完,下半年刚撒下种子,只盼着年底能有一次好收成。

杨定伯又问老翁知不知道朝廷要征地的事,老翁当即表示这个政策是要百姓的命。

杨定伯知道百姓说话口无遮拦,并没有责怪他。

从老翁家出来后,又走访了几家。几家人都表示不同意征收土地,百姓们虽然过得穷苦,但是靠这些庄稼,还可以吃得上饭,平日再做些散工,生活还算可以坚持。

杨定伯感触颇深,开始怀疑朝廷征地是不是有什么欠妥。但是他本人也没有太好的办法,只得从村庄回到下榻的地方。

晚上吃过饭后,坐在房间里。把随行的公文拿出来翻看,想要看看有什么可以解决百姓难题的方法,可是想了很久,却毫无头绪。

坐在案桌前,摸着额头苦思冥想。不一会,薇微有点犯困。这时窗外“咻”的一声,射过来一支箭,钉在身后的圆型木柱上。

杨定伯猛地惊醒,大声喊道:“是谁!谁!”急忙奔到窗外,探出头左右看看,但是院外非常安静,竟然一个人也看不到。

杨定伯有些纳闷,不知是谁能随意在这里进出。走到那支箭旁边观察,发现箭头处有张纸条钉在圆木上。

杨定伯随手把箭拔下来,把纸条取出,打开来,见上面写了几行字:周宏涛、李道夫、郭子义三人狼狈为奸,为歹人坐保,欺压乡里,随意收受贿赂,侵吞国库税收。

杨定伯心里猛地一惊:纸条上说的三人确实不是什么好官,假如说的是事实,那么他们就是国家的蛀虫,自己虽然只是来推行朝廷政令,但是这种事又不能不管,且在西南这个地方多呆些时日,把所有情况摸清后,再向皇上禀报处理。

这边周宏涛和李道夫等人接了旨意后,便进行一番筹划。他们身为朝廷命官,自然不会种植茶叶。只得把这个生意交给当地的茶商去办。并且为了给他们行方便,特批了征地文书去办。

这些茶商能分到皇差自然心里很开心,拿着道台府的文书,便去附近的土地征收。

当地自然是有很多土地大户,但是他们多是跟官家有关系,而且非常难商量,要从他们手上征地,不知道要花多少补偿金。

所以这些茶商经过商量,便把目光锁定在几个小村庄。找到几个村子的负责人,一同到田地里圈地,并且要他们签字,进行交接仪式。

村子的人自然是不同意,尤其是一个王家寨的地方。这些人非常团结,他们在田地外面站成一排,不同意签字征地,与一群茶商形成对峙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书页 目录
新书推荐: 凰夜未消 火与剑之最后的国界 回到大明做海王 大唐:举世无敌,西府赵王遗腹子 如梦如真的两段人生! 抗战之横扫日寇 纨绔少爷在唐朝 海国英雄志 三国之从小兵开始无敌 大秦:起兵造反,嬴政竟是我军师
返回顶部
document.write ('');